曲潤
陇原
FEI YI
曲润陇原|甘肃省地方戏曲曲艺展示——
展开剩余77%华亭曲子戏
华亭曲子戏:华亭曲子戏是戏剧的一种,因流传地域不同,又称小曲子、“笑摊”、“地摊子”、“信子腔”等,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遗留痕迹,唱腔属于联腔体,即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,常用曲调有1OO个左右,以《前越调》开头,《后越调》收场,在剧中唱词中报剧名,一唱到底,唱词的长短句式及宫调,保留了曲艺向戏曲蜕变的痕迹。
剧目全为短小折戏,情节简单,演出时间集中在正月初五至二十三,平时婚丧及庙会时也有演出,到今仍保持自演自乐性。做功主要表现在表情、行为、动作上,无武打戏,表演无固定程式,旗作轿、鼓作磨、鞭作马、账子为床。
行当分为生、旦、丑。乐队分为文武。文乐队以三弦为主,辅以板胡、二胡、笛子、低胡;武乐队开场锣鼓打架子,演唱以四页瓦、水子(碰铃)敲击节奏。
民国后由于秦腔眉户的传入,以汭河为界,汭河以北区域仍保留曲子戏的老腔老调和表演模式;汭河以南区域则吸收了收眉户剧的某些特点,但从根本上还是以曲子戏调式及表演形式为主。
华亭曲子戏源于宋、元,盛于明、清,尤以民国为最。解放后,曲子戏为活跃山区群众文化生活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在陶冶情操、扬善抑恶、寓教于乐中教化群众。
来源:平凉市文化馆
编辑: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
备注 | 平凉文旅旨在宣传平凉文化旅游,欢迎转载。部分文字、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北京市